转自公众号:精工集成科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Q2NTUxMQ==&mid=2651230640&idx=1&sn=280ffeae3558216cda84a6442496f3ee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总书记的部署,也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使精工科技更坚定——锚定绿色产业的广阔蓝海,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推动绿色再生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精工科技,深耕中国高端装备智能制造50余年,持续向“新”而行,向“绿”发展,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永续循环再生工艺,通过自研、创新、升级“化学法聚酯回收工艺及装备技术”,成为万吨级化学循环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装备提供商,研发定制国内首套5万吨级PET循环再生产业化装备。
绍兴柯桥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规划鸟瞰图
今年,绍兴柯桥年产15万吨绿色循环再生聚酯回收项目一期5万吨工程(简称“JPET50项目”)主工艺装置开工建设,将于2025年建成并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处理22万吨废旧纺织品实现循环回收高值化应用。
精工科技JPET50聚酯回收生产线主工艺装置开工建设
该生产线的建成,将有效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从废旧纺织品到再生新材料的闭合永续循环。
精工科技承接的绿色再生新材料聚酯回收生产线项目,以废旧纺织品中的聚酯材料为原料,通过化学分解技术——化学循环法,将PET聚酯在热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发生解聚反应,经预处理、解聚、过滤分离、酯交换、提纯等步骤,生成低分子量的产物,如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BH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二醇等单体或其他化学品,产物经分离、纯化后,最终得到纯度高达99.99%的DMT以及PET聚酯新型材料。
利用化学法将废弃聚酯材料制成新的再生聚酯,这一创新工艺实现了分子水平上对废弃聚酯的回收,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弃聚酯,可以减少碳排放2.2万吨,节省原油12万吨。
绿色循环再生聚酯回收项目生产线装备工艺十分复杂,其中包含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工程、环境工程、结构力学、纺织工程等多领域。
该项目工程量大,总体布局紧凑,包含动、静设备1100余台,仪表约3900台,机柜200余台,各类阀门6500余台,管道安装约68千米,焊接量210000吋,自动化控制点约9000点,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5万吨级生产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该生产线建设的难点在于将这些需要进行一连串反应工序的设备、管路、仪表完成匹配、串联的同时,系统性、全方位地实现技术的再创新。
公司确立了以单线5万吨规模为设计基础,采用化学法聚酯回收技术路线,进行核心工艺包的开发、关键设备设计与制造、智能化控制设计等工作,并不断创新优化。
以院士领衔的超百人硕博团队,赋能引领公司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创新,为该生产线的建成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与专业院所合作,利用团队优势进行跨专业融合——
对整体工艺包设计优化,开展物料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提高废旧聚酯的回收效率,DMT收率大于78%,能耗降低30%;
绿色再生新材料聚酯回收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厂模拟
通过采用多级离心加精馏等工艺技术,使R-DMT的纯度质量达到99.99%,能够满足其他行业需求;
对关键工艺中的反应釜、精馏塔等进行流场模拟、温度场模拟工作,优化工程设计工作,使催化剂与原料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能够有效缩短反应时间的同时,实现催化效率的提升,降低反应能耗;
反应釜优化模拟
对整个项目生产线的设备与三维管道等进行全局的优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降低整线建设成本;
三维建模及管道优化设计
整个项目生产线采用全DCS控制,实现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管理,精准控制反应过程,提升整线智能化水平。
截至目前,公司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领域已经累计申请专利、技术成果30余项,以科技创新不断夯实公司核心技术护城河,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登高望远,追“新”逐“绿”,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未来,精工科技将始终牢记“绿色装备,中国智造”的使命,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更新、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以绿色装备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构建千亿级绿色再生产业集群,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循环再生装备事业部、精工科技编辑部
(说明:以上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