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推进碳减排,携手谱写新篇章
——2025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报告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2025年7月23日
近两年来,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深入践行“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目标,不断探索碳减排的路径、措施和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以重点产业为切入点,持续推动行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完成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玻璃纤维、耐火材料等六个行业的碳减排技术指南和节能降碳调研报告,为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升提供技术路径。实施成效明显,燃料结构不断优化,使用天然气、电力替代燃煤,开展分布式光电、风电应用,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能效达到或优于现行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显著提升。其中,水泥熟料产能达到标杆水平以上的占比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推进绿色溯源,启用建筑材料碳标签。聚焦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以标准体系与行业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成投运建材行业碳标签及环境标签公共服务平台并开展碳标签验证工作,完成了首批14家企业的30种产品碳足迹验证。
促进绿色消费,深入开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在全国20多个地区开展各具特色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并启动建材产品“以旧换新”行动,形成涵盖多品类建材产品的全国联动推广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绿色建材认证范围拓展到72类;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101个城市;绿色建材认证企业超过6300家,认证产品超过13000个。
加强“好材料”研究,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支撑。积极推进“好材料适配好房子”工作,明确了健康、安全、绿色、优质为特征的“好材料”专业诠释和具象化的定义。围绕政策引导、科技研发、生产应用、国际对标等方面组织开展“好材料”适配“好房子”系列工作,更好满足“好房子”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
深入推进以“六零”示范工厂建设为重点的科技攻关,在30个“六零”研发项目中,已有超过10个项目攻关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零外购电”方面,首创零外购电工厂、全绿电工厂、负荷平衡调度控制系统在济宁海螺水泥落地,实现新能源的高效稳定利用。
在“零化石能源”方面,华新重庆地维以技术创新提升窑炉控制水平,目前已将燃煤替代率由60%提升至65%以上。天津水泥院构建了氢气、稻壳粉、油、煤粉等多源燃料的耦合燃烧中试平台。北新建材开发了热能利用率达89.5%的利用蒸汽热能生产石膏板生产技术,以及适用于石膏板的生物质燃料100%替代燃煤技术。
在“零一次资源”方面,中材国际建成磷石膏资源化分解制备硫酸联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实现钙质石灰石原料100%替代。
在“零碳排放”方面,中建材、金隅、华润等企业先后建成年捕集10万~20万吨二氧化碳的CCUS工业化示范线。蒙娜丽莎建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
在“零废弃物”方面,金隅通达已实现铝矾土原矿利用率100%,固废零外排。蒙娜丽莎陶瓷生产线已实现废水、废渣的零排放,“零废弃物”的陶瓷工厂建设目标即将达成。
在“零员工”方面,唐山冀东在铜川万吨线上实现质量闭环控制无人化、现场巡检“无人化”。北新建材开发的智能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实现了原料仓及配料上料系统无人化、仓储系统智能化以及生产线产品质量无人化闭环检测。
“六零”工厂系列标准研制取得新突破。研制发布《建材行业六零工厂评价通则》和水泥企业《“零外购电”工厂评价要求》《零员工工厂评价要求》。
“双碳”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水泥制品等建材行业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全覆盖。完成《建材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建立系统化的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体系。
今年3月,水泥行业已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有助于促进低效产能加快退出,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
与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企业、科研机构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全球科研前沿、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领导人峰会”和“亚洲水泥技术论坛”,全面介绍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具体路径和阶段性成果;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共同举办“促进建材绿色低碳发展:城市-行业对话会”,助力城市清洁建造与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合作共赢;举办中德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交流会,推进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与国际同行间在碳减排方面的交流合作,拓宽思路,丰富实践经验。
当前,中国建材行业正处于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降碳的任务繁重,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共识,主动作为,强化创新,努力开创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将加强节能降碳的政策和基础研究工作。遵循《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和推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企业实施《碳减排技术指南》,对标对表先进水平,加快生产线节能降碳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建材行业碳中和路径研究”、“水泥企业净零转型方案研究”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下推动我国水泥工业碳减排的对策研究”,为企业实施碳减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继续深化建材行业碳排放因子及参数研究,夯实碳排放核算基础。以混凝土等为重点推出低碳分级标签,加快典型建材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碳标签体系建设并推动采信应用。组织开展建材行业资源循环利用基础研究,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更好发挥建材行业在循环经济中的节点作用。
着力强化水泥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积极做好水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组织建材(水泥)行业碳交易技术工作组,调研水泥企业在碳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开展水泥生产线二氧化碳排放精确计量技术设备攻关以及示范、推广工作;加强碳交易能力建设、人才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碳减排技术创新。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组织研发、推广低碳技术及节能降耗技术,加快水泥等行业非碳酸原料替代以及低碳胶凝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加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大绿色氢能、生物质燃料等替代燃煤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提高天然气和绿电的使用比例;继续加强CCUS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
深化“六零工厂”创建行动。加强“六零”示范工厂等“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跟踪和推进,组织开展建材行业“六零”工厂培育路径、技术装备研发储备、典型案例遴选、标准体系布局等工作。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殷切期望与国际同行间不断深化在碳减排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新路径、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推动碳减排取得新突破,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建材联合会
编辑:段丹丹
审核:东朝莉、王玉敏
协会近期工作